繁体

96歲臺灣老兵無兒無女,打電話問大陸的侄子,我沒積蓄能回家嗎?侄子回答讓他落淚

  • 24 May 2022 Tue |
  •   情感物語 |
  •   ✉ 檢舉

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道出了那個特殊年代裡海峽兩岸親人的相思之情, 

郵票和墳墓象徵的意味非常厚重,而那一道淺淺的海峽,困住了無數相思想念的人,帶來了無數的哀愁與困頓。

大陸與臺灣之間很長時間都沒有過聯系, 許多因為意外流落臺灣的老兵在海峽對岸度過了後半生,

始終無法見到親人朋友,成為了自己一輩子的遺憾。

 4C86AC28C766w600h400.jpg

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主角就是這樣一位流落臺灣的老兵, 他的名字叫做鄧雪桂,流落異鄉之後,

他比其他戰友要更加幸運一些,又或者說是不幸,他成功見到了兩岸關系的正常化,

可以如願和親人見面, 但是也要接受陰陽兩隔的慘劇。在一次隔海通話中,鄧雪桂向侄子詢問道:「你還養我嗎?」

流落臺灣的老兵

開篇提到的 那位老人名叫鄧雪桂,出生在湖南省,家裡都是貧苦農民,生活條件很艱苦。

鄧雪桂生活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裡,從小就磨礪出堅韌的性格,吃苦耐勞,十分能幹。

 

但是鄧雪桂成長的那個年代是混亂失真的年代, 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百姓只能像浮萍一樣,沒有任何辦法。

艱難地長到了十幾歲,鄧雪桂沒有過上好日子,因為日本侵略者又來到了中華大地, 

貧苦百姓的壓力更加巨大,鄧雪桂一家無以為繼,辛苦種田幾乎沒有出路。

為了減輕負擔,同時也為了補貼家用,鄧雪桂無奈從軍,想求一條活路。

1C0D44FB4670w600h400.jpg

加入軍隊的鄧雪桂並沒有能像想象中那樣可以吃飽穿暖,在思想陳舊的國民黨軍隊里, 

鄧雪桂只能獲得果腹的食物,軍餉和福利根本沒有,而且普通人沒有出頭的機會,鄧雪桂的日子過得很艱難。

鄧雪桂在軍營之中,糊裡糊塗地就被帶到了海邊,隨後上船就被運走了,離家鄉越來越遠。

在臺灣的鄧雪桂生活得並不好,因為是外鄉人,所以不被當地百姓接納,各種問題一下子爆發出來,

像鄧雪桂這樣的士兵生活並不如願。鄧雪桂一直盼望著能回到家鄉, 回到生養自己的地方,不至於埋骨異鄉。

 但是礙於大環境因素 下,鄧雪桂無法回家,無法見到親人,每每想到這些事情,

鄧雪桂都不禁悲從中來,心中無限的感傷。

關系破冰,老兵返鄉探親

1987年,非官面層面的交流開始被允許,老兵的探親也逐漸開始。

收到這個消息的鄧雪桂,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探親活動,終於回到了家鄉,見到了自己的親人。

可是他最想見到的人, 母親卻在自己返鄉的一年前就已經逝世,

鄧雪桂沒有辦法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母親也無法見到心心念念的大兒子。

 鄧雪桂返鄉的故事還有一些波折,因為鄧雪桂沒有趕上第一批返鄉探親的名單,

他是在老鄉嘴裡得知親人的消息, 這位同鄉還帶來了一封信,這給了鄧雪桂莫大的安慰。

當他懷著激動的心情打開了這封信的時候,淚水不禁從他的眼眶流出。

信件是鄧雪桂的弟弟寫的,信中講述了自己的情況,講述了對鄧雪桂的思念之情, 

並且殷切希望他能盡快回家團聚。信中還有一個鄧雪桂最為開心的消息,

自己的母親還健在,這個消息讓鄧雪桂像瘋了一樣,迫切地想要回家。

 鄧雪桂一刻不停地開始準備回鄉的事宜,做了許多的努力之後, 

鄧雪桂終於得以踩上家鄉的泥土,可以再次看到家鄉的美景,見到自己心念的親人。

0616AA922518w1280h854.jpg

可在他滿懷憧憬地來到家裡時,卻沒有見到母親的身影。

心裡猛地一突的鄧雪桂急忙追問弟弟,弟弟無奈說出了實情, 原來母親早在一年前就已經逝世了!

無法接受這個消息的鄧雪桂悲痛欲絕,心裡萬分想念的母親離開了自己,這次回家最大的意義已經失去。

緩過來神的鄧雪桂責問弟弟為什麼要騙他, 弟弟解釋道,他之所以撒這個謊,並沒有什麼壞心思,

也是想催促鄧雪桂早日歸家。時間已經過去了那麼久,他們都已不再年輕,再不抓緊時間相見的話恐怕就沒有機會了。

聽到這樣的解釋,鄧雪桂也止住了對弟弟的責怪,開始珍惜起難得的探親時光了。

他和弟弟一起到母親的墳前,洶涌的感情壓制不住,頓時噴薄出來, 鄧雪桂嚎啕大哭,

一邊磕頭一邊訴說自己的不孝,這份強烈的感情讓周圍人動容。

 發泄過感情的鄧雪桂癱坐在地上,在旁邊人的強行攙扶下,他才緩慢地站了起來。

0B2F9E2C6C8Fw640h456.jpg

回到家後,鄧雪桂的情緒平靜下來,開始與親人的談話。在與弟弟的交談中,鄧雪桂知道了母親的情況。 

當初鄧雪桂到臺灣之後,母親當時就哭暈了過去,心中的悲痛難以言表。

勉強接受了這個消息,又不禁為兒子擔憂,為不能母子相見感到悲傷。

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鄧雪桂的父親早年間因為意外過世,都是母親一手將他們拉扯大,

鄧雪桂離家時,弟弟妹妹都還小,母親從悲傷中走出來,辛苦養大孩子,看著他們成家立業,稍稍有了一些安慰。 

但是鄧雪桂的母親依舊思念著兒子,認定兒子沒有死去,兩人一定還有相見的機會。

然而這樣的堅持看起來沒有什麼意義,周邊的人都勸母親不要這樣,

可是母親還是沒有放棄,依舊盼望著母子相見的日子。

時間匆匆而過,一下子過去了四十年,鄧雪桂還是沒有一點消息傳來,

母親早已經變得白發蒼蒼,身體已經不允許她繼續等下去了, 終於,母親等不到母子相間的那一天了。

 臨終之際,母親心裡掛念的還是遠在臺灣的兒子,始終放不下內心的思念。 

懷著莫大的遺憾,鄧雪桂和母親就天人兩隔了。而此時的鄧雪桂還未可知這些消息,他還在海峽對岸,

被無盡的相思之情所困擾。可是遠隔千里,他們互相聽不到對方的呼喚,

無法得知互相的心聲,這一切都只能如泡沫一般。

 

母親逝世了,鄧雪桂也已經年歲頗高,不再是年輕的模樣,兩人也沒有辦法相見了。

聽到弟弟說起母親的故事,鄧雪桂又一次流下了眼淚,心中有無限的感慨與悔恨。

母親給了鄧雪桂愛,給了他繼續生活的動力,鄧雪桂恨為什麼沒有早一些回家,

為什麼沒有早些給家裡傳信,到那時一切都已經成了定局,所有事情都無法逆轉。

老兵反哺家鄉

收拾了心情的鄧雪桂暫停了對母親的思想,他開始和弟弟妹妹們聊家常,

開始談論互相的過往,聊一些瑣事。 在鄧雪桂母親的操持下,

弟弟妹妹們都已經成家立業,如今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大家族,子孫繁茂。

 可是反觀鄧雪桂,這些年來一直孑然一身,沒有子女,也沒有伴侶,完全是孤寡老人。

親人都在問鄧雪桂為什麼不組建家庭?鄧雪桂回答說, 他們這一批老兵剛到臺灣的時候人生地不熟,

被當地人欺壓,適應不了臺灣的生活,日子過得很艱難。

再加上當時的鄧雪桂沒有將心思放在這里,他還在時時刻刻想著回歸家鄉,沉浸在思鄉的痛楚中,

本身又沒有什麼文化,就沒能娶妻。

後來年齡到了以後,心裡也就熄了一些想法,逐漸就孤寡至今。

親人們聽了這話都唏噓不已,一次意外讓人相隔兩岸,最終釀成了這樣的慘劇。

 

5EC9E4A9CADDw897h546.jpg

見到了這樣的情況之後,鄧雪桂想要給親人一些幫助。這些年在臺灣,

鄧雪桂其實也沒有攢下多少錢, 沒有什麼文化水平的他每個月只能靠微薄的收入度日,

平日裡不捨得浪費,一點一滴的攢下了一些錢財,這次回鄉將這些錢全部帶來了,

他想要給親人們一些安慰,給家鄉做出一點貢獻。

弟弟妹妹們的家庭成員很多,鄧雪桂都盡量照顧到,給了幾個侄子外甥一些小幫助,

幫他們建了一棟磚房,留下了一些積蓄給他們補貼家用。

同時對於家鄉的發展,鄧雪桂也沒有吝嗇, 他出資幫助家鄉的一所小學完善硬件設備,

改善孩子們的上課環境,盡到了自己的綿薄之力。

鄧雪桂對於鄉鄰們也非常夠意思,對於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鄉親們,

鄧雪桂也會拿出一些積蓄,緩解一下他們的燃眉之急,給他們改善生活。

這樣一番動作之後,鄧雪桂的形象頓時就高大了起來,在十里八鄉都是有名的「富豪」。

但實際上, 鄧雪桂知道自家的情況,這次的大手筆就是自己的全部積蓄,他沒有能力做到更多了。

0624F7BF1DC5w910h462.jpg

做出了這樣的事情之後,鄧雪桂在家鄉受到了極大的歡迎,每個人都很尊重他。

在親人們的挽留下,鄧雪桂這次在老家呆了很久,好好的品味了一下家鄉的風土。 

之後,鄧雪桂依依不捨的回到了臺灣,和老戰友們團聚。

從這次回家起,他每隔幾年都要返鄉探親,數十年的時間里,鄧雪桂一共回來了4次。

鄧雪桂每次回鄉,總不會空著手來,他一定會盡自己所能幫助一下親人以及家鄉,

做一些小事,反哺社會。 鄧雪桂的所作所為被鄉親們看在眼裡,大家都很尊重鄧雪桂,對他十分信服。

只要他一回家,遠近的鄉鄰們都會聚集在他家門口,和他拉扯家常,邀請他去自己家裡吃頓便飯。

這些淳樸自然的舉動無不表現著鄉親們的熱愛與尊敬,代表著家鄉百姓對鄧雪桂的感激之情。

除了這些之外,鄧雪桂還能感受到濃濃的親人關懷, 鄧雪桂第一次回鄉的時候,

弟弟妹妹們得知他孤身一人,在臺灣沒有家屬,就極力勸說他留下來。

鄧雪桂非常感動,很想接受邀請,但是反復抉擇之後,鄧雪桂還是選擇了離開。

鄧雪桂的藉口是對臺灣的生活已經習慣 ,突然返回家裡讓他很不適應,

而且臺灣還有一些像他一樣的老兵,當初這些有著相同經歷的老兵互相幫扶,鄧雪桂也要給予他們幫助。

於是鄧雪桂還是回到了臺灣,然而這些都只是托詞, 鄧雪桂大半生孤苦無依,面對親人的關懷,他也很想接受。

但是思考得更多,他想到了弟弟妹妹的家庭條件也不是很好,

一大家子的人要養活實在是很不容易,這個時候就腆著老臉湊上去,會給他們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

而自己的年紀雖然已經大了,但是還是能夠照顧好自己,就不給他們增加負擔了。

鄧雪桂為他人著想,做出的決定很理智,但是唯獨沒有考慮自己,將自己的情況給忽略了。

你還養我嗎?

鄧雪桂在海峽兩岸往返數次,不願意給親人增添負擔,可是他的年紀已經很大了,

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再想要長途跋涉就很難了。

再加上鄧雪桂在這幾次返鄉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錢財,自己多年的積蓄幾乎耗盡,

這些錢全部支援給了家鄉建設和對親人的補償支持上,自己反而身無長物,什麼也沒有剩下。

就這樣,鄧雪桂在臺灣孤苦伶仃,無法享受天倫之樂,他沒有辦法回家了。 

臺灣的老朋友們接連去世,鄧雪桂的境地更加艱難,身邊沒有一個可以依靠的人,更加孤苦無依。

同時隨著年齡的增大,鄧雪桂的思鄉之情也越來越濃烈,

他覺得自己可能也沒多少時間了,他想要回家,想要回到那片土地上。

於是,在96歲生日那天,鄧雪桂撥通了侄子的號碼,小心翼翼地向侄子問詢, 

他能否回家,侄子願意贍養他嗎?你還養我嗎?

聽到了伯父如此小心的詢問,侄子鄧友愛聲音也有點梗塞, 他斬釘截鐵的說道,

我接你回家,我養你。於是鄧友愛馬上收拾行李,前往臺灣接伯父回家。

其實這個電話,鄧友愛已經等了許久,他的父親已經離世,

幾個長輩中只有鄧雪桂還在人世,鄧友愛想要盡孝。

他沒忘記過伯父對自己家的幫助扶持,他還記得伯父對自己關愛,對家人的無私奉獻。

在之前鄧友愛就提到過數次,想要讓年事已高的鄧雪桂回家,

可是鄧雪桂有些倔強,怕給侄子添麻煩,一直沒有答應這件事。

如今,鄧雪桂自己主動提了出來,鄧友愛義不容辭,可定會讓伯父安享晚年。 

而對岸的鄧雪桂也非常激動,他很高興侄子願意接受自己,他終於可以回家啦,

可以回到家鄉的土地上了。和以往幾次不同,這一次回家,他再也不會離開了,

他要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他要埋葬在這片土地上。

Top